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banner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二级菜单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扎实拓展“六进”实践链

时间:2025.10.09  浏览数:94次  字体:    作者:   来源:

9月以来,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部队等“六进”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场景化、互动式、分众化的教育模式,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有形载体引发心灵共鸣,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截至目前,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累计覆盖1000多名各族青少年,取得了显著育人实效。 

场景化教学:让深刻理念可知可感 

“这样的课堂,我喜欢!”在航天六院功勋试车台前,绿地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发出这样的感叹。100多名各族少先队员在这里聆听航天人的奋斗故事,观看《我和我的父辈》影片片段,在震撼与感动中理解了“科技强国”的深刻内涵。这是“行走的课堂”的一个缩影。系列实践活动突破教室,将教学现场延伸到机关大楼、社区广场、革命旧址、企业园区,通过实地实景的沉浸式体验,让崇高的民族团结理念变得可触摸、可感知。 

图片

精准化滴灌:按年龄特点分类施教

 “太有意思了!”在回民区三顺店社区,营坊道回族小学的同学们在“同心圆·一家亲”团体闯关活动中欢笑不断。活动针对小学生特点,设计了民族音乐协作猜猜乐、民族文化卡片对对碰等六个趣味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深化认同。与此同时,在第三十中学,600名中学生通过观看民族团结主题电影《海林都》、展开引导式研讨,深入挖掘民族团结故事中的价值内涵,推动感性认知向深层认同转化。这种分龄化、分众化的教育方式,确保了民族团结教育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

图片

 互动式参与:从“知识接收者”到“实践参与者” 

“亲身参与后才发现,机关工作如此严谨有序!”,在自治区团委机关的“机关日常体验”中,100名青少年通过学写规范通知、掌握记录技巧,切身感受机关流程。这种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体验方式,让青少年从教育活动的客体转变为探索实践的主体。在内蒙古军区第二干休所,150名少先队员不仅参观革命旧址,还通过知识问答、心得分享深化认识;在三顺店社区,孩子们与老同志共唱《爱我中华》,用歌声传递团结心声。 

图片

体系化构建:打造实践育人新路径 

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宣讲+观影+交流”的标准化流程,形成了“场景导入-内容讲解-互动深化-感悟升华”的教育闭环。同时,充分整合党政军群企各方资源,构建起覆盖广泛、多方协作的育人网络。从机关到社区,从军营到企业,一个个生动的教育场景串联成线,构建起全域覆盖、全程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

图片

下一步,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将继续深化“六进”工作,坚持以有形载体促有感共鸣、以有效认同促自觉践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现从形式到内涵、从过程到效果的全面升华,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育人新模式,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各族青少年心中。

图片
图片
留言 (0)
我来说两句
提交评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