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官网!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音乐时间 > 鸿雁

鸿雁 从文化符号到经典旋律

时间:2025-07-30  浏览数:58次  字体:    作者:admin

鸿雁 从文化符号到经典旋律

韩琛 武凌霄

提及鸿雁,首先想到的总是茫茫的草原与无尽的辽阔苍凉,鸿雁舒展开翅膀于天空掠过,留下的影子就化成草原上的诗。蒙古族的文化特质就如同草原,是严冬风雪浸不透的土,是发源雪山尽头冰冷却固执的水,也是如同鸿雁倒影般浪漫的诗。这些部分将无数草原上迁徙的人群连接起来,也将那些随着草叶层层累积堆叠起来的昔时与往日连接起来,将奔驰不休的骏马与冰川上融化注入河床上的流水连接起来,也将草原上的人与万物连接起来。整个草原就是一面天地之间辽阔的镜子,地上洁白的羊群倒映出的是天上云。

歌曲《鸿雁》承载了“鸿雁”这一符号延伸出来的诸多情感,源自乌拉特蒙古族民歌《鸿嘎鲁》,起初是在民间流传,经由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与润色,最终定型于20世纪30年代。悠扬的旋律传唱度极高,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著名音乐家祁达楞太进行整理演唱,形成蒙语版本,后又由吕燕卫进行二次创作,填写了普通话版本歌词。此后,《鸿雁》打破了语言的限制,将由古老民族传递下来的浪漫生生不息地至今日。许多歌手都曾演绎过这首经典曲目,能够在信息高速流转的全媒体时代仍旧拥有鲜活的生命力其多重的原因。

“鸿雁”首先便是具有多元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作为按季节定期迁徙的候鸟群体,“雁”自古以来便拥有着乡愁的烙印。无论是李清照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还是杜甫的“断肠江城雁,高高正北飞”,鸿雁的意象在传统诗句中总是体现出一种孤独哀伤的色彩,这是纵观中国文学史所能够展现出来的独具文化特征的集体记忆。这种具备特殊感情的文化符号在蒙古族文化语境之中被进一步深化,迁徙的鸿雁与因地域条件所导致的游牧民族形成了鲜明对照,不断远行又回到故乡的鸿雁成为蒙古族内心深处寂寥之感的具象化。歌词之中的一句“天苍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乡”充分展示出了这种对于故土的眷恋之情。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口流动十分频繁,一首由传统民歌演变而来的拥有漫长时间沉淀与浓厚人文情怀的曲目更是成为身在异乡的个体上升至整个蒙古族族群的文化烙印

“鸿雁”自身便拥有着一种古朴的意象,加之《鸿雁》的旋律辅助,其所能传递出来的民族特色无法替代。蒙古族音乐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鸿雁》的旋律悠扬高远,主要由蒙古族中的长调为基础,上升音阶层层而上,仿佛鸿雁振翅飞向云天。长调的特点便是重叠,借此来表达抒情的效果,本首歌曲之中所用的唱腔将长音做拖延化的处理,层叠之中以细微的音阶调整来做情感的递进基础。这不仅体现出了鸿雁的动作之感,也将草原的辽阔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情景结合,以音绘景的效果。编曲上也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编织入内,马头琴厚重的弦音如同草原上穿过暮色的晚风,乐器独有的沙哑质感,将乐曲表达的情感进行了进一步渲染,使人更易于达到共情效果。同时,乐器音色所带来的文化符号也将这首《鸿雁》打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由文化符号与经典旋律的双重编码所决定,《鸿雁》成为经典曲目,游牧民族的精神图景与内心世界被歌曲图景化,长调与马头琴也将蒙古族音乐进行了传承。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鸿雁的迁徙,对于故乡的追索,早已经超出特定的文化语境,成为人类共同的情感内核。《鸿雁》歌曲具备蒙古族的性格特质,哀而不伤。歌词与唱腔之中虽然有着伤感的情绪,却在段落之中层层递进,使情感发生了转向。歌词之中唱到的“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便将民族特有的豪爽豁达情感刻画出来。不同于日本“一期一会”带有的忧郁底色,蒙古族将短暂的相遇即视为永恒,因为人生之中别离更多,因此更加珍视短暂的相会。乡愁被一碗美酒冲淡,苍凉与柔情交织,离别之苦并非没有解药,音乐聊以慰藉,最终转向内心的和谐与热情过后蒸腾浮现出的温热。

《鸿雁》的经典化不仅没有将这只鸿雁禁锢在歌曲内束之高阁,反而让它在蒙古草原上越飞越高。鸿雁不仅是一种情感共同体验上的一种符号,更是暗含了蒙古族文化之中“天人共生”的古老观念。歌词之中展现了草原上的景象,“江水长”“秋苍茫”等近乎白描的手法将落寞的秋景与鸿雁共同编织入画,人在看雁向南,而人与雁又同在自然之中。歌曲将“鸿雁”这一意象进一步深化,《鸿雁》不仅作为经典被不断演绎,也飞出了草原得以与各种其他形式相结合,如刀郎巡演中将之与新兴电子乐器进行结合,寻找更多的多元构成方式。“鸿雁”也飞出了这一片孤寂的天边,进入其他乐曲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感寄托,如乌兰托娅《梦里的鸿雁》。

由文化符号到经典旋律,由经典旋律再塑文化符号,“鸿雁”成为书写文化记忆的笔触,由辽阔的北疆起始,在呈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动注脚。深植于传统,超越特定语境,从而面向世界。“鸿雁”这一意象无疑将传统经典结合民族特色得以使文化生生不息的方式充分展现,这也为其他民族歌曲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