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进行中的提示声划破清晨宁静的厂区,一场争分夺秒的水压测试攻坚战正在红岗公司三分厂进行。面对生产节点的“硬杠杠”,团队负责人张师傅带领成员攥指成拳、合力冲刺,全力以赴确保生产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整体效率受制约,想要从根源上破局,我们要有创新的决心。”传统水压测试方式无法与当前科研生产节奏匹配,不改进优化,就会成为生产任务的“绊脚石”。
“高压引流怎么实现压力无损传输?”“增加采集箱会不会更加便携?”困局当前,大家协力攻关,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记录不断更新,不同的创新灵感在众人集思广益间不断涌现,直击技术难题。
团队将测试流程的每一处卡顿、数据衔接的每一次迟滞,都列为重点剖析对象。一边通过模拟不同压力环境下的特性,创新性地将刚性高压管改为软连接结构。另一边通过保护内部接线电路,设计便携式应变采集箱,既保证了储水容量,又能防止接线处受潮。经过验证,一套突破性的增效方案应运而生——同步推进“高压引流”技术与“便携式采集箱”的研发应用。
“无异常,可以进行下一步,继续升压!”小高的声音显得有些激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水压测试整体效率提升60%,为后续任务顺利进行抢抓时间。
产品种类多,周转耗时、工装拆卸频繁,常规作业模式不能满足到点交付要求,时间成为决胜关键。厂房气氛紧张,如何在节点前高效完成,成为班组成员必须攻克的难题。
大家迅速应变,精准施策。对零部件重新分类,减少工装切换,实现高效周转;合理调配人员,明确分工、专人专责,为产品交付争分夺秒。
“产品周转到位,开始检查。”小田俯身贴近产品,目光如炬,检查每一处表面,将应变片精准“吸附”在承力的关键部位。小高默契配合完成装配、吊装工序。
“一切就绪了,准备开始!”张师傅密切关注应变位移的细微变化,孙师傅带着新入职不久的小杨记录产品承压数据。三人屏息凝神,紧盯监控系统。
监测屏幕上,应变数值持续跳动,应力分析数据实时更新。水压测试顺利结束,所有参数稳定。合格的讯号传来,大家又紧锣密鼓准备下一项测试工作。
虽然任务要求不断提高,但三分厂水压测试团队“越难越向前”的奋进底色从未褪去。他们迎难而上,高效作战,将每个“不可能”的挑战化作“一定行”的答卷。